您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APP)下载平台 > 新闻动态 > 中欧体育APP

类别:中欧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3-02-02 15:14:16 浏览: 次
中欧体育(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1.8(22)申请日 2021.07.27(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3612343 A(43)申请公布日 2021.11.05(73)专利权人 十堰安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地址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中路170号B(72)发明人 高原(74)专利代理机构 日照市聚信创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9专利代理师 杨帆(51)Int.Cl.H02K 7/10 (2006.01)H02K 7/116 (2006.01)H02K 7/08 (2006.01)F16H 57/00 (2012.01)F16H 57/02 (2012.01)B62D 5/04 (2006.01)B62D 5/30 (2006.01)审查员 李子文 (54)发明名称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在驾驶员要求舒适性,对转向轻便性要求更高,原有的液压转向不能完全满足或者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侧内部开设有电机装配槽,外壳体的下侧内部开设有减速器装配槽,电机装配槽和减速器装配槽中间连通。电机输出转子轴,所述电机输出转子轴的外部通过过盈配合套装有电机转子;电机转子、定子及线圈和二级行星轮减速器被外壳体分隔在电机下转子轴承的两侧,提高了定位支撑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精度,同时便于装配,支撑结构可靠稳固。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CN 113612343 B2022.10.14CN 113612343 B 1.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中欧体育包括:外壳体(S2),所述外壳体(S2)的上侧内部开设有电机装配槽(P1),外壳体(S2)的下侧内部开设有减速器装配槽(P2),并通过轴承支撑座分隔成两个装配空间;电机和减速器分别在外壳体(S2)轴承支撑座两侧轴向方向相向装配;电机装配槽(P1)顶部内侧设置有轴承支撑端盖(S3),轴承支撑端盖(S3)中间设置有行星轮支架上支撑轴承(EH6);电机定子线)预先装配成电机线圈分总成,电机线圈分总成设置于电机转子(EM2)的外部,电机转子(EM2)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电机输出转子轴(EM1)上侧外部;电机转子(EM2)内部铆接有永磁体,电机定子(EM3)和电机转子(EM2)之间径向留设有间隙;电机输出转子轴(EM1)设置齿轮与减速器输入端传动连接;旋转变压器组件(EM6),旋转变压器组件(EM6)转动部分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电机输出转子轴(EM1)外圆表面;旋转变压器组件(EM6)外侧安装有旋转变压器固定件(EM5);旋转变压器固定件(EM5)检测线圈固定在轴承支撑端盖(S3)外,与电机输出转子轴(EM1)保持同轴;第二级行星轮支架(EH3),第二级行星轮支架(EH3)与行星轮支架下支撑轴承(EH9)过盈配合,第二级行星轮支架(EH3)设置于减速器装配槽(P2)内,同时第二级行星轮支架(EH3)还设有一个输入轴,输入轴穿过电机输出转子轴(EM1)内孔的内部,输入轴通过其外径与行星轮支架上支撑轴承(EH6)间隙或者过渡配合,输入轴固定支撑在轴承支撑端盖(S3)上,输入轴与电机输出转子轴(EM1)轴承固定在同一个轴承支撑端盖(S3)上;在电机输出转子轴(EM1)的旋转变压器组件(EM6)轴向外端,电机输出转子轴(EM1)外径通过过盈配合与电机上转子轴承(EM7)内圈联接;电机上转子轴承(EM7)内圈与电机输出转子轴(EM1)过盈配合装配成一个整体,电机上转子轴承(EM7)内圈与电机输出转子轴(EM1)的台阶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电机输出转子轴(EM1)外圆与电机下转子轴承(EM8)内圈过盈配合,电机下转子轴承(EM8)外圈与外壳体(S2)之间为间隙配合;电机输出转子轴(EM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级上盖板(EM11);第一级上盖板(EM11)通过盖架对接螺钉(EM18)与第一级行星轮支架(EM14)固定在一起,同时第一级中心柱销(EM13)轴向部分穿过第一级上盖板(EM11)销钉孔,其径向配合为间隙配合;第一级中心柱销(EM13)外设置有第一级行星小齿轮(EM12),第一级行星小齿轮(EM12)通过间隙配合套在第一级中心柱销(EM13)的外圆上,第一级中心柱销(EM13)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一级行星轮支架(EM14)上;第二级行星轮支架(EH3)的顶部通过过盈配合安装有第二级中心柱销(EM16),且第二级中心柱销(EM16)外圆通过间隙配合套设有第二级行星小齿轮(EM15);第一级行星轮支架(EM14)的底部外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级上盖板(EM17),第二级上盖板(EM17)通过盖架对接螺钉(EM18)与第二级行星轮支架(EH3)固定,同时第二级中心柱销(EM16)穿过第二级上盖板(EM17)的销钉孔且与第二级上盖板(EM17)的销钉孔之间间隙配合;外壳体(S2)底部配合行星轮支架下支撑轴承(EH9)设置有下端盖(S4),下端盖(S4)与行星轮支架下支撑轴承(EH9)外圈之间设置有轴向间隙补偿的弹性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转子轴承(EM7)外圈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轴承支撑端盖(S3)上,轴承支撑端盖(S3)通过其止口外径与外壳体(S2)内径进行径向定位,通过轴向端面进行轴向定位;电机上转子轴承(EM7)外圈与轴承支撑端盖(S3)之间设有波形弹垫,补偿电机输出转子轴(EM1)的轴向安装间隙。权利要求书1/2 页2CN 113612343 B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装配槽(P2)的内部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行星轮最外内齿圈(EM10),行星轮最外内齿圈(EM10)的内侧齿面与第一级行星小齿轮(EM12)和第二级行星小齿轮(EM15)啮合;第一级行星小齿轮(EM12)和第二级行星小齿轮(EM15)的两侧均设有端面减磨垫(EM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输出转子轴(EM1)、电机转子(EM2)、电机定子(EM3)和电机定子线)构成永磁同步电机,旋转变压器固定件(EM5)和旋转变压器组件(EM6)构成传感器;电机输出转子轴(EM1)输出端有齿轮,并与第一级行星小齿轮(EM12)啮合;第一级行星轮支架(EM14)输出端有齿轮,并与第二级行星小齿轮(EM15)啮合。权利要求书2/2 页3CN 113612343 B3 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为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商用车(牵引车、卡车、专用车)、客车等5T、8T以上的车辆主要是使用液压转向助力,通过发动机动转油泵将动力转向油壶的液压油以一定压力泵出,作为液压转向器辅助动力源,避免人力驱动转向力不足,减少驾驶员体力消耗,降低驾驶员操作疲劳,甚至避免驾驶员转不动方向盘转向。[0003]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0680227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轮边减速器框架与行星架安装结构,包括轮边减速器框架和行星架,所述轮边减速器框架包括框架底座和同轴固定连接于框架底座顶部的框架法兰,所述框架底座上竖直设有螺栓固定柱,所述螺栓固定柱沿其轴向开有螺纹孔,所述行星架的底部竖直设有螺栓定位柱,所述螺栓定位柱上开有与螺纹孔对应、可与螺纹孔同轴的螺栓定位孔。将轮边减速器框架与行星架安装结构拆分为框架底座、中欧体育框架法兰与行星架盖板三大部分,分别加工后装配成一体,有效解决了一体式加工困难的问题;有效解决了铸造中出现缺陷的问题。轮边减速器框架与行星架盖板的分体位置设置在轮边减速器框架内部,无需密封措施,有效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密封失效的可能。[0004]类似于上述申请分体结构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0005]第一,由于新能源车辆出现,以及车辆智能化需求,如无人驾驶、中欧体育自动泊车等功能,原有的液压转向助力满足不了需求,需要有电控的能自主转向的电控液压转向器,通过整车网络通讯,进行自动转向,线性控制车辆转向系统;第二,现在驾驶员要求舒适性,对转向轻便性要求更高,原有的液压转向不能完全满足或者不能满足要求;第三,车辆行驶时,前桥转向轮轮胎爆胎,影响车辆直线行驶,车辆急剧转向,甚至翻车,电控助力可以主动辅助驾驶员稳定车辆行驶方向;第四,车辆液压转向系统突然失效,通过电控助力可以维持短时(一定时间范围内)电控助力。[0006]因此,原纯液压转向机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发明内容[0007](一)技术问题[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第一,由于新能源车辆出现,以及车辆智能化需求,如无人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原有的液压转向助力满足不了需求,需要有电控的能自主转向的电控液压转向器,通过整车网络通讯,进行自动转向,线性控制车辆转向系统;第二,现在驾驶员要求舒适性,对转向轻便性要求更高,原有的液压转向不能完全满足或者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第说明书1/6 页4CN 113612343 B4 三,车辆行驶时,前桥转向轮轮胎爆胎,影响车辆直线行驶,车辆急剧转向,甚至翻车,电控助力可以主动辅助驾驶员稳定车辆行驶方向;第四,车辆液压转向系统突然失效,通过电控助力可以维持短时(一定时间范围内)电控助力。[0009](二)技术方案[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侧内部开设有电机装配槽,外壳体的下侧内部开设有减速器装配槽,并通过轴承支撑座分隔成两个装配空间,中间为中空状态;电机和减速器分别位于外壳体轴承支撑座两侧,外壳体轴向方向相向装配;电机装配槽顶部内侧设置有轴承支撑端盖,轴承支撑端盖中间设置有行星轮支架上支撑轴承;电机定子线圈和电机定子预先装配成电机线圈分总成设置于电机转子的外部,与外壳体过盈配合,电机转子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电机输出转子轴上侧外部;电机转子内部铆接有永磁体,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之间径向留设有间隙;电机输出转子轴设置齿轮与减速器输入端传动连接;旋转变压器组件,旋转变压器组件转动部分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电机输出转子轴外圆表面;旋转变压器组件外侧安装有旋转变压器固定件;旋转变压器固定件检测线圈固定在轴承支撑端盖外,与电机输出转子轴保持同轴;[0011]第二级行星轮支架,第二级行星轮支架通过过盈配合和行星轮支架下支撑轴承设置于减速器装配槽内,同时第二级行星轮支架还设有一个输入轴与转轴一体,穿过电机输出转子轴内孔的内部,该轴通过其外径与轴承间隙或者过渡配合,固定支撑在轴承支撑端盖上,与电机输出转子轴轴承固定在同一个轴承支撑端盖上。[0012]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转子轴和外壳体之间安装有所述电机下转子轴承;电机下转子轴承与电机输出转子轴采用过盈配合。[0013]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转子轴的旋转变压器组件件轴向外端,电机输出转子轴外径通过过盈配合与电机上转子轴承内圈联接;电机上转子轴承外圈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轴承支撑端盖上,轴承支撑端盖通过其止口外径与外壳体内径进行径向定位,轴向端面进行轴向定位;电机上转子轴承外圈与轴承支撑端盖设有波形弹垫,补偿电机输出转子轴分总成轴向安装间隙。[0014]优选的,所述电机上转子轴承内圈与电机输出转子轴过盈配合装配成一个整体,电机上转子轴承内圈与电机输出转子轴的台阶轴轴肩进行轴向定位;电机输出转子轴外圆与电机下转子轴承内圈过盈配合,电机下转子轴承外圈与外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0015]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转子轴的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级上盖板;第一级行星轮减速器上盖通过盖架对接螺钉与第一级行星轮支架固定在一起,同时第一级中心柱销轴向部分穿过第一级上盖板销钉孔,其径向配合为间隙配合。[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级中心柱销外设置有第一级行星小齿轮,第一级行星小齿轮通过间隙配合套在第一级中心柱销的外圆上,第一级中心柱销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第一级行星轮支架上;第二级行星轮支架的顶部通过过盈配合安装有第二级中心柱销,且第二级中心柱销外圆通过间隙配合套设有第二级行星小齿轮。[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级行星轮支架的底部外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级上盖板,第二级上盖板通过盖架对接螺钉与第二级行星轮支架固定,同时第二级中心柱销穿过第二级行星轮支架的销钉孔间隙配合。说明书2/6 页5CN 113612343 B5 [0018]优选的,所述减速器装配槽的内部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行星轮最外内齿圈,行星轮最外内齿圈的内侧齿面与第一级行星小齿轮和第二级行星小齿轮啮合;第一级行星小齿轮和第二级行星小齿轮的两侧均设有端面减磨垫。[0019]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底部配合行星轮支架下支撑轴承设置有下端盖,下端盖与行星轮支架下支撑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轴向间隙补偿的弹性元件。[0020]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转子轴、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电机定子线圈构成永磁同步电机,旋转旋转变压器固定件和旋转变压器组件件构成传感器;电机输出转子轴输出端有齿轮并与第一级行星小齿轮啮合;第一级行星轮支架输出端有齿轮,并与第二级行星小齿轮啮合。[0021](三)有益效果[0022]本发明提供了电控液压转向机的电机和减速器分体结构,电机转子、定子线圈和二级行星轮减速器被外壳体分隔在电机下转子轴承的两侧,提高了定位支撑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精度,同时便于装配,支撑结构可靠稳固。[0023]其次,电机下转子轴承承受了电机输出转子轴的主要受力,同时起到电机转子输出轴向定位作用,电机上转子轴承扶正电机转子输出轴,避免其影响系统其他系统有效可靠工作。[0024]再者,电机转子、定子(以及电机定子线圈)与二级行星轮减速器分别从两个方向装配,装配深度不深,便于装配,便于检查,同时提高效率和工艺性,...